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澜沧江源第一县:从“垃圾围城”到江源绿城的环保“蝶变”

   日期:2017-10-06     来源:新华社    作者:zgny.com    浏览:250    评论:0    
核心提示:新华社西宁10月6日电(记者 张大川)在两条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一江清水蜿蜒而过。从空中俯瞰,杂多县城或红或蓝等颜色各异
    新华社西宁10月6日电(记者 张大川)在两条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一江清水蜿蜒而过。从空中俯瞰,杂多县城或红或蓝等颜色各异的民居,自西向东铺排而去。一场疾风骤雨过后,空气与城镇焕然一新。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素有“澜沧江源第一县”的美誉,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全境均在此县。数年前,由于当地牧民环保意识不强、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等原因,杂多县的垃圾随处可见。

  记者近日在杂多采访时,在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看到一处别具一格的“垃圾兑换文具点”。门口张贴着兑换标准:2个塑料瓶换一支铅笔、30个塑料瓶换一根跳绳、30斤废纸换一个足球或者篮球……

  “两年前刚开始开展垃圾换文具的时候,每天一到中午,就有几十个学生排队兑换文具,后来逐渐稳定到一天5个学生左右。”兑换点管理人员宗玛曲尼说。

  “开展垃圾换文具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环保意识,同时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家人。”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党委书记江永次成说,未来这种垃圾兑换文具点会慢慢消失,因为杂多县城街道上的垃圾越来越少,想捡垃圾都很难捡到。

  杂多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泽云说,近年来,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一、二期工程的实施以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推进,杂多县将生态保护列为头等大事。

  记者在杂多县吉乃滩社区牧民达才仁的家中看到,在院子一角,他把家中的垃圾分为四类,一种是可回收的易拉罐和塑料瓶,一种是有害垃圾诸如电池、过期药品、化妆品等,还有需要填埋处理的煤灰,再有就是餐余垃圾。

  杂多县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阿英介绍,2015年社区提出分类回收垃圾,并将吉乃滩社区作为试点,如今这项工作已在全县9个社区全面推行。除周日外,每天都会有两趟车在县城流动收集垃圾,然后转运至垃圾处理厂。

  记者在赶往杂多县垃圾处理厂的路上,遇到一位环卫人员阿牛加义,他在公路一侧脚步飞快地捡拾着垃圾,车辆从旁经过也不为所动。“从早到晚,我会在自己的负责范围内,往返捡拾两趟垃圾。”阿牛加义说,希望每一个来杂多的人,都想再来一趟。

  “为了鼓励牧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我们每年会对做得好的牧民给予500元的奖励,并且在评选五星级文明户的时候优先考虑。”阿英说,两年里县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互相感染中得到提高。

  此外,根据《杂多县澜沧江清洁工程实施意见》,杂多县的牧区草原上也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处理方式进行,逐步净化和改善草原环境。

  阿英介绍,杂多县每天产生的垃圾最多时达到50吨,少时也有25吨。“以前垃圾处理主要依靠填埋,现在环保人员会将诸如纸盒类、易拉罐类等进行压制打包,然后送到垃圾处理设备更好的省会西宁统一处理。”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成立,为杂多县的生态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正在重新对垃圾分类、收集、储运以及末端的综合处理开展科学的整体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综合处理效率,将杂多打造成一座江源绿城,确保澜沧江一江清水向东流。”王泽云说。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