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高云淡。辽宁省农业大县绥中县的果园里,白梨和苹果挂满枝头,丰收在望。一些白梨种植合作社已经陆续接到订单,这些即将收获的白梨早已被订购一空。
白梨和苹果是“水果之乡”绥中的两大名牌,就在几年前,当地出产的白梨、苹果等曾一度滞销,“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这几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绥中县的水果从滞销变畅销?
老品牌水果为啥卖不动了
“绥中白梨这个品牌,现在价值45亿元。这真是我们的金字招牌。”绥中县大王庙镇74岁的老果农赵振昌望着满山的梨树,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
地处辽西的绥中是辽宁省著名的农业大县,以种植果树为主,果园面积达到78.5万亩,各类果树近2000万株,产量80万吨,果树种植是当地传统特色农业。其中,绥中白梨以色泽金黄、肉质细腻、酥脆多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闻名遐迩,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种了大半辈子绥中白梨的赵振昌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绥中白梨的名气很大,曾远销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地力下降,绥中白梨的生长环境受到影响,其品质也严重下降。“色泽不像以前那么黄了,味道也发涩,口感很差。”不少消费者这样评价。逐渐地,出口订单少了,白梨销售难了。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者更关注水果的品质,很多人宁愿出高价买进口水果。一句话,需求侧的选择多样化了,而我们的供给侧没有跟上。”绥中县农工部部长李俊彪感慨地说。
精品农业让绥中水果远销迪拜
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难以为继,痛定思痛,当地开始反思。绥中县提出走“精品农业”的新发展思路,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打造精品果园,大幅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让土地休养生息,逐步恢复和提升水果品质。
绥中县大王庙镇富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九辉告诉记者,他的果园这几年已经不使用复合肥,改用有机肥;通过秸秆生物反应堆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杀灭果树害虫,减少一半以上的农药使用量;绥中县农工部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请来专家,教授农民新技术改良白梨品质,种植富硒白梨,使绥中白梨的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
“现在有30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白梨3500多亩,我们传授农民新技术,化肥农药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约束大家过量使用。”邓九辉说,“绥中白梨”品牌目前已通过国家绿色认证,他的合作社也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6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绥中白梨获得金奖,品牌价值45亿元。
同样采用精品农业策略种植的苹果也受到了市场好评。绥中县前卫镇琳柠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康中国自豪地说,近年来,他们种植的苹果远销到迪拜。
三产融合带动农民致富
作为农业大县,2016年绥中县农业总产值实现了91.4亿元。除了发展精品农业外,当地还通过“一乡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走进绥中县高岭镇的天源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几台刚卸车的榨菜切割、封装设备摆在厂区里。公司董事长唐双健正和技术员们忙着查看新引进的设备。“这几年市场行情很好,产品供不应求,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唐双健对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新设备组装后,我们的生产能力会大幅提高。去年生产白萝卜咸菜6000吨左右,今年产量能达到13000吨。”
据了解,绥中25个乡镇都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确立了主导的种植作物,全县还发展了多家农业深加工企业和冷库等配套企业,为农业企业提供保障。
“只有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供给侧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实现1+1>2,也才能把握住农业的未来。”李俊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