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为此,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全省脱贫攻坚典型经验报道,敬请关注。
脱贫攻坚,建昌压力大!
到2014年,建昌县贫困人口仍有12.5万,总数居省内各县区之首,贫困发生率高达19.84%。全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建昌。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建昌脱贫,不仅是建昌县的大事,葫芦岛市的大事,更是全省的大事。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特别是在支持帮助建昌脱贫攻坚工作上更是不遗余力。
65万建昌人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精气神,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信念和精神,勇于担当,砥砺奋进,拿出绣花的功夫,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三五”开局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6年,全县有37个村、17422人脱贫销号。而在这一过程中,建昌创造出的一系列扶贫模式更是弥足珍贵。
在辽宁,建昌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建昌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难能可贵。人们有理由相信,建昌能做到的,省内其他贫困地区也能做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建昌为代表的省内贫困县区,正满怀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
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自然、地理等条件来说,地处深山之中的建昌县黑山科乡杨树底下村似乎穷有可原,人均耕地少,资源匮乏,多年来始终没有找准有效的脱贫门路。
党中央作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策后,杨树底下村也激发出了一定要脱贫的高昂斗志。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杨树底下村建起了富民养驴专业合作社,200多头膘肥体壮的肉驴,让人们看到了久困于穷的杨树底下村正在发生的变化。
“现在驴市火爆,我这一头驴一天能长一斤肉,按市场价就是十八九块钱。”杨树底下村党支部书记董秀森兴奋地说。杨树底下村的养驴专业合作社,就是为全村贫困户脱贫而建。在经营上,董秀森是精打细算:一天的草料费加人工费一共6块钱,再去点水电等其他成本,一头育肥驴养一天就能挣上10块钱,半年收入就是1300块钱左右,一头繁育期母驴半年收入更能达到2500块钱。
马国成是合作社33户贫困户股东之一,每户贷款3万元入股购入3个原始股,3股的收益就是3000元,这对马国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有了董秀森这样的带头人,杨树底下村脱贫有望。
脱贫攻坚,难点就在像杨树底下村这样的深度贫困区。啃下建昌这个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对于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精准扶贫如何破局,精准脱贫如何保障?省委、省政府对建昌脱贫攻坚予以有力的指导: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齐心协力、攻城拔寨,扎实推进建昌精准脱贫工作;要继续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选准项目、发展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个或至少参与一个扶贫产业项目……建昌脱贫攻坚的整体思路也在实践中逐步成熟完善起来。
24家省(中)直对口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来了。他们深入建昌对口帮扶的乡村,专挑赶劲的事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教育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村民们说,过去想了很多年的事,现在工作队都帮着解决了:贺杖子乡11.7公里乡级公路通了、魏家岭乡的无公害垃圾集中处理场建起来了、小德营子乡的手工编织培训班办起来了……修路、建桥、上项目,不仅让困难群众短期见效,更让他们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长期受益。
葫芦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帮扶建昌摘掉贫困帽。他们组织1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金融单位及驻军组成扶贫主体,对建昌的省重点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
有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建昌县委、县政府干劲更足,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全县健全了“县级领导+乡党委书记+乡分管领导+乡扶贫办主任+县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的链条式领导体系,脱贫攻坚一竿子插到底,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号召“一把手”带头做、做带头,层层压实“关键少数”的脱贫攻坚责任。
——全县每年年初开的第一个会,年末开的最后一个会,均是脱贫攻坚大会,一年中召开的脱贫攻坚调度会、推进会多达60次以上,研究解决的全是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危房改造等大事、难事、管全局的事。
——狠抓脱贫攻坚带头人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县选派49名年富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到乡镇任党政“一把手”,有116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被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思路更清晰了,也不敢松劲了。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不辜负贫困户的期待。”建昌县汤神庙镇党委书记胡国峰饱含深情地说。这也道出了脱贫攻坚战场上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心声。
“三种模式”织密脱贫网
在建昌县小德营子乡双榆树村集体服装加工厂里,百余台缝纫机“嗒嗒”作响,在村民们听来,这宛如音乐的“嗒嗒”声充满了欢快和喜悦。因健康原因干不了重活的贫困户乔立波说:“在家门口打工,我每月能赚2000多元。这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啊!”
让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受益的双榆树村集体服装加工厂,是典型的“强党支部+脱贫合作社+弱劳动力户”脱贫模式,这是建昌在脱贫攻坚中创造出的“三种模式”之一。这种模式下的脱贫产业项目,一般由村级基层组织牵头领办,或由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务,对项目的运作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如今建昌县已有近一半的重点贫困村发展起牛驴养殖、扶贫车间、手工编织等村社合一、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主导的脱贫产业。
产业项目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没有项目,精准脱贫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必将不可持续,但推进产业扶贫也不能“大水漫灌”,否则就失去了精准性。基于此种认识,建昌县反复调研,得出结论:贫困户大体上处于三类情况,近三成有劳动能力;近三成是身患疾病、不能自主完成脱贫项目的弱劳动力;四成多完全没有劳动能力。针对不同的健康和劳动能力情况,建昌开始精准施策,确保每户都有脱贫项目。
建昌县石佛乡梅杖子村张桂生、韩丽芹夫妇就是另一种脱贫模式——“小额贷款+到户脱贫项目+强劳动力户”的受益者。去年,靠政府协调贷款,两口子买了3头牛,买来时个个儿怀崽,如今牛栏里不仅新添了3头牛犊,3头母牛肚子里又都有了“动静”,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牛”起来了:“党中央给了咱这么好的政策,咱自己还不得加把劲,把日子过好嘛。”
对于像韩丽芹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昌县推行“小额贷款+到户脱贫项目+强劳动力户”脱贫模式,为每户协调贷款3万元至5万元,支持发展种植、养殖项目或者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去年以来,全县金融部门完成贴息贷款2.98亿元,有力支持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效果迅速显现。
第三种脱贫模式是“县光伏公司+光伏扶贫项目+无劳动力户”。借助国家政策支持,在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中建设光伏电站,使其稳定增加收入。去年,建昌县947户分布入户式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每户年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今年又有2522户完成基础工程,年底前有望实现4500户并网发电。
自打建起了光伏电站,59岁的石佛乡梅杖子村贫困户陈吉荣就有营生干了,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拖着拖布把院子里架起的光伏板擦上一遍。因患重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基本不能干体力活的陈吉荣,不出家门就坐地受益,现在老两口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站在巴什罕乡光伏电站项目现场,但见漫山遍野的光伏电板渐次排开,这个由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分公司投资建设的4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承载着建昌人脱贫奔小康的梦想。当地的贫困户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的收入,还带动了40名贫困人口就业,每人每天收入100元。一项工程,获双重收益。
上述三种脱贫模式,是建昌在推进脱贫攻坚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精准”二字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精准扶贫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三种模式织密了脱贫攻坚项目覆盖网络。对于建昌贫困户来说,三种脱贫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眼下正是开学季,走进崭新的中国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建昌分校,但见名牌汽车维修车间林立,现场的学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北方汽车教育集团是国内知名的职教集团,建昌县“三顾茅庐”,多次登门拜访、洽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促成了合作。经过半年多的筹建,今年8月,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针对建昌贫困家庭子女,学校每年提供200个学习名额,包括学费、食宿费等在内的费用全部免除。不仅如此,借助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强大的办学网络,学习两年后,贫困家庭学生月实习工资就能达到3200元以上,毕业后可全部实现就业,月工资不低于5200元。
教育扶贫,扶出了希望。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建昌县采取“助、补、免、贷”等4项措施,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方位帮扶,资助面达到100%全覆盖。
从一开始,建昌脱贫攻坚就提出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努力为贫困家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不唯眼前喜,但求可持续。精准、真实、可持续,是建昌县领导的口头禅,也是对脱贫工作的底线要求。为此,建昌以绣花的功夫抓脱贫攻坚,制定了细化到每村每户的年度脱贫攻坚“作战图”,建立了脱贫与返贫及时更新的动态管理平台,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动态调整,确保识别、退出等工作精准、客观、真实。
在建昌,有一张类似于“督战图”的《扶贫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月报表》,每个月排名后5位的乡镇党委书记都要被县委书记“约谈”。“约谈3次以上,就该被拿下了。”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建昌做得很细。贫困户签订买牛羊合同后,首先要由乡动监站进行防疫检疫,打耳标登记造册,确认无误后,金融单位才把钱付给卖方。此后乡、村干部每个月至少还要入户两次,做跟踪笔记,确保脱贫贷款真正用到项目上。脱贫攻坚就是这么“较真”。
孟凡革是二道湾子乡二间楼村贫困户,去年依托扶贫政策贷款3万元,买了7头牛,“头两天‘债主’听说政府给我贷款了,就让我拿贷款还他,他哪里知道,这贷款根本不经我手。”
制度上“堵漏”,定期自检自查,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和精准脱贫大排查等工作,逐村逐户“体检”,脱贫攻坚,建昌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现象发生,确保每笔扶贫款项、每项脱贫措施、每个脱贫项目、每个脱贫户都要经得起检验。
如今的建昌县,多种形式、多种产业的扶贫项目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精准真实的扶贫理念也已深入人心,一批又一批贫困户实现了精准脱贫。
据统计,近两年间,建昌全县已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重点贫困村目前只剩下89个。
吃饭、穿衣“两不愁”,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报销范围也扩大到22种,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80%,低保兜底做到了全覆盖,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与过去相比,脱贫的家庭更有奔头,也更有劲头;看着周围脱贫户日渐红火的好日子,更多的贫困户也看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美好的明天。
而最让贫困户心里托底的,还是党中央脱贫攻坚的科学决策和坚强决心,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真抓实干。
认识上去了,越干越有劲,越干越起劲。现在,建昌县乡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氛围越来越浓:大家心里明镜儿似的,党中央支持咱脱贫,咱自己可不能“掉链子”。
有梦想,有奋斗,有预期。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更是决胜期。建昌县正在业已取得的坚实成果基础上,向贫困发起总攻,有信心也有能力取得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向党中央交上一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