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清晨从共和县城出发,一路上追随着绵绵秋雨,两个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切吉乡祁加村。
初秋时节的草原深处已是寒意阵阵,而如今,村民们的脸上却多了几分喜悦。谈及眼前的新生活,牧民才太本掰着手指说起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几件大事:入股了村上的生态畜牧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红;6月份在驻村干部的介绍下,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
按照驻村第一书记才项的说法,这是基层牧区民生改善的成果。
其实,早在1999年,祁加村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作为青海省贫困村,祁加人的身上,一直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袱。
“这十几年来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牧草长势不良,草场有些退化,仔畜成活率低,成畜损亡率高,不少牧民变成了无畜户。村上的畜牧业发展缓慢,脱贫动力不足,贫困户家中大多缺少劳动力。”才项介绍道。
2015年,祁家村五个社513户中确定的贫困户就有93户。
这场民生战役打响后,带来啥变化?村委会主任久迈尖措笑着说了四个字:“翻天覆地。”
在祁加村,有60%的牧民是无畜户。对于这些群众而言,生活条件差,住房条件急需改善,水电路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
2016年,祁加村易地搬迁项目开始实施,包括93户贫困户在内的185户村民被集中搬迁到村委会附近,不仅家家户户都建起了80平方米的新房,而且交通条件、饮水条件、照明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
牧民索南达杰是村里出了名的倔。提起这一家人搬迁之前的老房子,才项连连摇头。“土坯房都算不上,土墙搭着木板,风天漏风,雨天漏雨。”可当搬迁的消息传到索南达杰的耳朵里时,这个藏族汉子却不想搬。
在村干部三番五次的动员下,索南达杰这才同意。不仅有新房,连房屋封闭和木地板都一次性解决到位,而像他这样的贫困户,每户只需自筹一万元。这种帮扶,让索南达杰看到脱贫的希望。虽然今年9月底才能正式入住,但现在,索南达杰隔三差五就来自己的房子外走走看看。
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高原美丽乡村项目也在去年同步进行。新建的院墙、大门、广场、党员活动室和一盏盏路灯,都让牧民们享受到了民生改善的成果。
当然,民生改善,不单单是盖几间新房,而是要让村民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个村上原来就有一个养殖合作社,规模不大,只有17户村民入股,但运转的不错,前景乐观。我们一商量,决定让它发挥作用,带动贫困户。”才项告诉记者,原本是想让贫困户入股,可几次村民大会开下来,不少牧民都表示愿意加入进来,一起发展。
“祁家村52%的村民入股了。有条件的牧民,入股牛羊,贫困户除了扶贫资金外,还可以入股草场和耕地。除了养牛羊,还加工出售奶制品。县畜牧局、经商局帮忙安排销路。另外,还建起了合作社牧草种植基地。”
目前,合作社有17000多只羊,700多头牛。
牧民然排是村上的无畜户。一家6口的生活就靠他一个人打零工维持。在加入合作社后,然排除了能够领到分红资金外,还成为了合作社的放牧员,每个月能领到2700元的工资。如今,在合作社,像然排一样工作人员有100多名。
“想要改变贫困户家的生活条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缺少劳动力。”久迈尖措说,这些人家中多为老弱病残,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为此,村上计划建一座老年人托管中心,明年就能开工。
“我们村基础设施差,底子薄,发展动力不足。但最近这几年,村上的变化太大了。政府不仅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连后续的脱贫致富都为我们考虑到了,给我们牧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说起新日子,村支部书记桑格加有些激动,但语气又充满着希望。(责任发布:谭晓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