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
江西破解农机化“三难”有实招
本报记者 刘 慧
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地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西省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在江西崇仁县石庄乡尧家村,建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建平是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他们合作社现有社员107人,拥有各类农机具320余台(套),社会化服务涉及育秧、机插、机耕、机防、机收等领域,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万余亩,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作为一个老农机人,鲁建平经常参加县里组织的农机维修培训班,农机一般毛病都能自己修,很少请专家。合作社还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机库棚,政府补贴4.6万元,农机“住房难”问题因此得以解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村里路况差,农机“行路难”,影响作业效率。他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出钱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了解,江西省各级农机部门近几年着力推进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抓水稻机械化栽植、机械化高效植保和粮食机械化烘干推广,有效突破机插技术瓶颈,提升高效植保能力,破解粮食晾晒难题。2016年,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和粮食烘干机三者新增量均超历史总和。其中,粮食烘干机2014年至2016年间,创造了新增量连续3年超历史总和的佳绩。全省水稻机械种植率达26.38%、机械烘干率达29.12%,分别比上年增长6.38个百分点和9.12个百分点。2017年,江西各级农机部门将力争水稻机械化种植率提升4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江西农机局副局长邱水平告诉记者,为了推动解决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该省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不断加强机耕道路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2013年至2015年共投入6000万元,用于实施农机维修“以奖代补”项目建设,补助建设了359个农机维修中心和96个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大大缓解了农机“看病难”问题。
2016年开始,江西省农机局把目标瞄向农机“住房难”问题,利用省财政2000万元资金,按照县级自愿申报、设区市等额推荐、省级审核的方式,确定在47个试点县开展“以奖代补”农机库棚建设,对2016年新建库棚每平方米补助150元,100平方米起补,共补助47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村组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设面积达13.34万平方米,拉动农户自筹投资2432万元,农机“住房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