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农业是在当前我省水土资源与环境硬约束条件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过程中探索出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要积极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探索戈壁农业作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努力把河西走廊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中东欧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一、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转型。当前,我国在水土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农业投入逐年上涨,过度刺激农业生产的环境负效应日益凸显,化肥、农药和农膜过量使用等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戈壁农业既是贯彻中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首先,甘肃地处内陆,既不沿边、也不沿海,“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甘肃更好发挥通道优势、面向更大范围开拓市场提供了机遇。其次,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广戈壁农业,向戈壁滩要地,把戈壁滩变良田成为现实。第三,在全省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发展戈壁农业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有利于筑牢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屏障。河西走廊境内有1亿多亩戈壁、1.8亿亩沙地、480万亩盐碱地,“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是河西走廊的真实写照。树立绿色农业理念,依靠丰富的光热资源、广阔的戈壁沙滩,大力发展戈壁农业,从根本上解决河西乃至西北地区生态脆弱和资源紧硬约束的现状。
二、戈壁农业的特点
戈壁农业是本世纪初以来在非耕地设施农业生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其核心内容是利用有机质栽培技术,在非耕地发展设施种植业。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非耕闲置土地上发展现代养殖业。因此,戈壁农业是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国土上,运用现代设施农业集成生产技术,发展以有机质无土栽培、隔离条件下特色养殖为主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它具有以下特点:
节约水土资源。戈壁农业用基质代替土壤,解决了在盐碱地、戈壁滩、荒漠地等非耕地上进行生产缺土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量,比普通大棚节肥30%、节药67%以上。配套膜下滴灌及微喷灌,用水量仅为大田用水量的一半,大幅度地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光热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低投入、高产出、高品质。戈壁农业不但实现了周年四季生产,大幅度提高了产量,而且采用的基质材料是戈壁砂石土和经过发酵、腐熟和消毒的有机基质,且远离主要农区,可有效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产品可达到绿色甚至有机标准。
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载体,引领发展新动能。非耕地日光温室集成利用新型日光温室示范、栽培基质配方、育苗基质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病虫无害化绿色防控、智能化自动控制等新技术,使农村大量存在的农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推进戈壁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业发展方式变革。戈壁农业是一次深刻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认识并接受这一新事物需要过程。因此,要广泛动员干部和群众,突破固有的思想观念,走进非耕地圈舍去养殖,到非耕地设施大棚去种植。在推广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急于求成,坚持市场取向,依靠产业政策,加快引导和推动。在推广过程中,要把农民收入是否提高和农民劳动强度是否下降作为重要衡量标准,而且两者要同时具备,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二)摆脱传统农业束缚,深化农业科学技术革命。长期以来,沙漠和沙地在传统观念中被误认为弊大于利,被列入难利用土地类。然而,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把实验室搬到戈壁滩上、把农田搬到实验室里已经成为可能。因此,要大力创新与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探索实验、借智发展、技术引领,以大专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专家智库,加强产业规划、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从温室规划建造、质量保障、品种选育、育苗移栽、病虫防治、智能操控等各个环节,多形式开展技术创新与服务。
(三)加快产业体系建设,夯实戈壁农业发展基础。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农产品标准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品质,打造产业,培育品牌。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下功夫开拓中亚、西亚、中东欧农产品消费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大农产品运销设施和设备建设力度,缓解农资和农产品运销压力。着力壮大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戈壁农业快速发展。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健全并改善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戈壁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进农业信息化与戈壁农业深度融合。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