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方正县宝兴乡永兴村贫困户张君的心情舒畅了很多。他承包的两个大棚的春耳获得了丰收,6400个菌袋产耳370斤,卖了1.6万余元,除去投入净赚4000多元。
再过几天,会开水稻收割机的张君打算到建三江去打工;明年春天,他还打算再从食用菌栽培基地承包两栋大棚继续种木耳。由于全家仅有4亩地,张君家的生活过得很是窘迫。在政府的扶持下,张君种上了木耳,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位于永兴村东的食用菌栽培基地由政府出资兴建,对承包大棚的贫困户在费用上优惠。村里还帮助协调金融机构给贫困户贷款用做生产的投入。今年春天,永兴村共有12家贫困户在基地种起了木耳。
去年以来,方正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该县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打造稻米产业和肉鸡、食用菌、银鲫、北药“一主四辅”农业产业格局。
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
目前,稻米产业已跃升为支撑方正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优势产业。“方正大米”已声名远播,其品牌价值达已达89.39亿元。该县的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到120家。这些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宫井山,今年50多岁,是方正县松南乡黎明村的农民。4年前,他的老伴被查出白血病。治病让这个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一下背上巨额外债,被县里列为精准扶贫的对象。宫井山的身体也不算好,不能干重活。正好省级重点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秋然米业需要打更的人,宫井山成了该米业的打更人,家里的地则流转了出去。打更的收入和流转土地的收入让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得以维持下去。秋然米业的经理顾冰松告诉记者,对于来自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的打工者,企业优先录取,并给予力所能及的照顾。现在企业里有10多位像宫井山这样的扶贫对象在工作。
除了稻米产业,方正县还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去年,该县在永兴村和天门村分别建设年加工50万袋和100万袋食用菌菌包生产基地。还在大罗密镇大罗密村建成了年加工能力200万袋的食用菌包厂基地,并通过大罗密村宏鑫利食用菌产销专业合作社经营,目前已生产食用菌包近100万袋,带动30余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据统计,目前方正县食用菌的种植规模已达1亿袋,农民此项纯收入可超过1亿元。现在,方正县的肉鸡产业已建成屠宰能力3000万只的加工企业和年产2000万只的养殖基地;银鲫鱼产业放养水面已达2.2万亩,商品量达20万斤;北药产业总面积达到2.5万亩。这些产业对于贫困户脱贫也均起到了非常强的带动作用。
吸纳入社多方帮扶
除了抓产业上项目,方正县还积极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吸纳贫困村民入社,通过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挥了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马喜江是方正县德善乡德善村的贫困户。马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前年,马喜江的妻子被查出患上乳腺癌。高额的手术和化疗费用让马家债台高筑。爱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和还债的负担全都落在马喜江肩上。沉重的担子差点没让马喜江丧失了斗志。好在村里的骏丰粮食产销合作社成立。马喜江把自家的土地入了社,年终可以有每亩地800元的分红,比土地流转市场价高出200元。他自己则进入县开发区的一家药企成了一名制药工人。土地和劳务的双份收入,让一个濒临破产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骏丰合作社理事长索延君告诉记者,在他们合作社,包括马喜江在内共有3家贫困户。
截至目前,方正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74个,入社社员10612人,其中贫困人口864人。另外,方正县有23名贫困人口通过领办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其他贫困人口转移就业345人;有445名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预计人均年增收7000元。
量体裁衣提供多种培训
前不久,方正县妇女联合会在诚铭手工加工厂举行揭牌仪式,“妇联扶贫就业基地”和“巧手脱贫技能培训基地”两块崭新的标牌被挂到了工厂大门前。巧手加工项目是方正县妇联去年引进的一项旨在提高县内有劳动意愿妇女的劳动技能并为她们提供就业机会的手工加工项目。去年以来,依托巧手加工厂这个平台,方正县妇联组织开展脱贫技能培训班8班次,培训她们制作假睫毛、串珠、刺绣、编织等技能,共有1600余人次的妇女接受了培训。目前,这个项目已在方正建立分厂4个,集中安置就业人员520人,在家加工人员达350余人,人均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在这些就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贫困户。松南乡建国村西侯家屯刘玉宝的妻子就是经过巧手加工培训后并在家就业的妇女之一。去年的一次车祸,让刘玉宝落下了重度残疾。抢救又花了不少钱,失去顶梁柱的家庭立马陷入了贫困。在县妇联的帮助鼓励下,刘玉宝的妻子接受了培训,并把一台小型加工机带回了家,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无法自理的丈夫。
去年以来,除了县妇联对妇女进行培训外,方正县农技、农机等部门还为贫困群众量体裁衣、提供多种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县有1485名贫困人口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技能,实现了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